如何优化坯体配方以降低烧成收缩

在陶瓷生产中,烧成收缩是影响制品尺寸稳定性和成品率的重要因素。过大的收缩会导致坯体变形、开裂甚至报废,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和能耗。降低烧成收缩,不仅能提高陶瓷制品的质量稳定性,还能降低能耗和原料损耗。优化坯体配方与烧成工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。


06.jpg


一、 烧成收缩的成因与影响


烧成收缩主要源于两个阶段:

物理收缩:坯体中自由水与吸附水的排出。

化学收缩:在高温下,坯料组分发生莫来石化、液相生成、石英熔解以及气孔排除等物理化学反应,导致颗粒重排和体积致密化。

配方优化的核心,就是通过调整原料的种类和比例,来控制和减少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。


二.坯体组成与矿物原料优化


合理选择硅酸盐原料

传统坯体以高岭土、石英、长石为主。

高岭土过多会导致烧成收缩大,而长石作为熔剂可促进致密化。

通过调节石英与长石比例,控制液相量和烧结温度,保持坯体致密化的同时避免过度收缩。


引入增强剂

加入滑石等,可促进莫来石和堇青石相的生成日用陶瓷增强。

莫来石针状晶须能抑制收缩开裂,同时提升抗折强度。

1758099914647364.jpg


三、颗粒配方调整

颗粒分布决定坯体致密度。粗颗粒能形成骨架,细颗粒填充孔隙,可降低收缩率。

合理的配方调整,可提升坯体的填充度和稳定性。

降低可塑组分比例,黏土含量过高会在烧成时释放结构水,导致体积急剧收缩。

减少高塑性黏土,部分替换为非可塑性矿物或熔剂。


1758100858903333.jpg


四、工艺与烧成


加入熔剂(如长石、滑石、碱金属盐类)可降低烧成温度,避免高温下过度收缩。

滑石与 TiO₂ 的引入可将烧成温度降低 30℃,在较低温度下获得稳定结构日用陶瓷增强。

升温过快或保温不足,会导致坯体内部应力不均,增加收缩差异。

应分阶段控温:脱水期 →致密化期 → 保温期,确保均匀收缩。


1758100984152581.jpg



总结

  1. 通过优化坯体配方,可以有效降低烧成收缩:

  2. 调整原料比例,适度降低高塑性黏土用量;

  3. 添加增强剂促进莫来石生成;

  4. 采用合理的颗粒大小,提高坯体稳定性;


这些措施的结合,不仅能提升陶瓷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和成品率,还能降低能耗,推动陶瓷行业向节能环保和高质量方向发展。

联系我们